笔者认为,当前的短视频风潮代表着互联网“视频生存3.0”的爆发。 它代表着“视频”不仅是内容和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潮。 同时,为了方便区分,笔者将之前视频网站和视频APP的发展称为“视频生存1.0和2.0”。
抖音无疑是一个有趣的产品。 当三四线城市的青少年不仅迷恋“农药大王”,还开始用电子音乐传播这款产品时,似乎有一个宏大的故事正在“CO.”的名义下酝酿。有限公司”在应用商店中。 当然,随着抖音第一波公关稿件的输出,人们终于可以一睹这个宏大故事的一角——今日头条的孵化项目。
随着VV(视频播放量)、原创音乐、分发模式、过滤、去中心化等关键词的发布,抖音不想被视为拿着金钥匙的“富二代”。 但除了好玩、有趣之外,它真的能代表互联网产品“视频化生存”的趋势吗?
1.视频生存
视频永远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以国外和国内的优酷、土豆、爱奇艺为例。 最早的平台到用户的内容模式逐渐被颠覆,基于UGC的用户到平台、用户到用户的内容模式实现了异构崛起。 ,可以说开启了一种新的互联网产品模式,堪称“视频生存1.0”。
从制作工具来看,DV和手机轻型拍摄设备已成为主流,使即时拍摄和传输成为可能。 从制作模式来看抖音怎么保存视频,从预映广告到客源份额来看,各视频平台似乎都找到了服务器成本的闭环。 这一时期的核心竞争点,归根到底是流媒体技术侧的竞争,进而在视频存储、传输、播放等阶段实现各自的优势。
在只有智能手机的时代,视频生活的趋势更加明显,我们称之为“视频生活2.0”。 移动APP代表着对传统视频网站的颠覆方向。 秒拍、美拍在原有的视频平台射手中进行了更多的垂直切割,形成了视频APP的大标签。 这个大标签下,包含了生活、时尚、美妆、游戏等各类内容邮票。
此时,技术手段不再是竞争的驱动力,前端的大规模用户获取已成为所有此类产品后续“故事”的焦点。 于是,视频的生存从1.0的技术依赖变成了更激进的2.0的用户依赖。 草根造星成为可能,主流文化再次被解构,用户心智和内容区块进一步被打破,为碎片化依赖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暂称为“视频生存3.0”。
视频生存3.0下,很难定义哪款产品代表了这种模式的崛起。 去年的映客、小卡秀、快手看似共同推动了短视频渠道的到来,但随着抖音、我的故事(随着新浪微博等更多碎片化产品或功能的到来)、.ly、黄卡(小卡秀)的到来,视频应用的大标签显然无法满足更精细的用户体验。 当前,谁掌握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谁就掌握了下一个视频生存时代,这已经成为各家企业竞争的潜台词。
当然,视频求生3.0的片段依赖伴随着用户层面三个要素的重构:
(1)用户心智
产品好玩好用之后,就是94后用户对于风格化的强烈诉求。 快手代表了一种自下而上的风格化反击。 虽然抖音在PR稿中声称不会是中心化的东西,但它需要从上到下进行风格化,而打开屏幕进入第一页的流行推荐已经背叛了自己,那就是:只有当早期的产品足够中心化,能否引起目标用户的心灵共鸣。 去中心化是用户和平台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业务场景的必要补充条件。 抖音不仅是在做中心化,而且做的非常直接。
(2) 用户时间
事实上,抖音、微博、知乎、映客等时间线产品,归根结底都是一种东西——“时间填充工具”。 而从另外一个语境来看,也更好理解,这就是我们多次提到的——焦虑。 对新事物的焦虑、对同龄人的焦虑、对自我建设的焦虑,为这些打发时间的工具提供了温暖的土壤。 以抖音为代表的原创音乐碎片+对口型内容形式,结合仅依靠左右滑动的交互方式,简洁易用,确实代表了该类产品在时间战场上的趋势竞赛。 时间填充工具将成为APP产品生存的唯一选择。
(3) 用户内容
标签类别的内容已经不再符合实际发展情况,因为标签类别是信息稀缺的产物,没有标签的用户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3.0是信息饱和的状态,不是人在找信息,而是信息在找人。 传统标签类别中,一个标签类别就是一个产品,这就是片段依赖的实际情况。 看看音乐社区,没人关心我是否能回到游戏。 现在的互联网用户只关心自己正在观看的内容不会受到其他内容的干扰。 如果内容不能被心灵和时间所垄断,那么它就没有意义。
从这三个要素来看,抖音具备“代表潮流”的潜质,但如果是独立公司并做出爆款,或许有机会在短视频领域开启新一轮的模仿和竞争。 抖音作为今日头条的孵化项目,显然是今日头条在“信息流王者的纷争”下的战略布局。 在微博上推广“我的故事”,强化信息流向利益流的转化。 手机百度依靠AI意图力挽狂澜。 背景下。 抖音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其本身的产品意义,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在视频生存3.0时代,是否真的能够崛起为生力军,笔者认为还存在很多疑点。
2、趋势下的思考
事实上,视频生存一定是一种趋势,因为与文字和静态图片相比,视频作为动态内容更符合我们作为人类的野性本源。
自狩猎时代以来,人脑就本能地接受动态信息。 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在狩猎的本质下天生就具备了良好的捕捉动态信息的能力。 视频一定是我们最容易接受的内容形式。 作为文明的产物抖音怎么保存视频,书写并不是一种通用的工具,至少对于原始狩猎来说不是很有用。 这就是为什么在消费社会,本能被放大,博客、论坛、杂志会逐渐衰落。
当然,有趣的是,除了动态信息(视频)之外,对声音的感知也是我们的原始能力,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做出基于声音的社交产品,这确实很吊诡。
回到产品本身,其实没必要太相信PR的内容。 相反,只要是社区产品,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都必须遵循客观的产品衰减规律和蒸发冷却效应。 这就是抖音或抖音类产品“渡劫”的地方。 纯UGC内容的新鲜度能保持多久? 蒸发降温效应发生后,社区该如何继续维护? 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如果想不通这几点,莫曼和恋梦有前车之鉴。
三、总结
《参与感》中说产品有三个阶段:好用、好看、好玩。 我想我应该再补充一点——容易说。 那么,有趣的抖音产品的故事在视频生存3.0中会那么容易讲述吗?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