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圈地教育:进入慢行业,今日头条能耐得住孤独吗?
中国企业家杂志2019.01.2208:26
张一鸣圈地教育
高速闯入慢速行业,今日头条能耐得住寂寞吗?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赵东山
编辑| 齐杰伦
头像摄影| 石小兵
今天的头条新闻再次扩大了界限。
证据显示,今日头条在教育领域潜行近一年,通过自主开发和对外投资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正在依托资本和流量进行进一步的横向和纵向探索。
最新披露的消息是,今日头条将购买目前陷入困境的锤子科技的部分专利权,用于教育领域的硬件开发。 此外,过去一年,今日头条陆续推出了3款教育产品,并直接投资了至少2个相关教育项目。
2018年初,今日头条首次推出内容付费产品“学得好”; 随后,瞄准少儿在线英语赛道,瞄准新独角兽,今日头条还推出北美外教真人教学,在公交车、楼宇、《爸爸去哪儿》电视综艺节目等多场景广告广泛传播,还邀请章子怡代言; 2018年12月,AI智能少儿在线英语教学平台“aiKID”上线。
被投企业至少包括以下两家:一是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提供商“晓阳教育”,二是美国互联网创新大学。 另据悉,今日头条投资了智慧教育服务平台“一起努力”,并收购了K12在线辅导平台学霸君的B端业务。 不过,两人在商业信息方面尚未得到证实。
保密,动作要快。
此前,今日头条与教育的交集仅在2017年12月发生在行业范围内。
当时,今日头条举办了一场教育峰会。 会议压轴,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上台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未来。 经过讨论,双方达成共识,科技公司与教育机构合作,实现技术与数据的优化结合是必然趋势。
似乎已经有所暗示。
投资直接追赶短视频。 有权威人士向《中国企业家》爆料,仅今日头条就投资了4亿元。 决心可见一斑。
从最早突破今日头条争议,再到抖音等明星产品的异军突起,张一鸣显然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产品拓展逻辑,并不断将这套逻辑延伸和复制到很多其他产品上。领域,并进行了多次尝试。 但教育更注重润物细无声、口口相传,这被认为需要长期的努力,而高影响力的努力却适得其反。
张一鸣的挑战来了。
今日头条是创新逻辑
与同类产品相比,今日头条在教育业务的发展路径上存在巨大差异。
今日头条做教育的逻辑是,它之所以决定在教育领域进行复制,是因为它在过去的产品运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能力,而通常的教育公司企业家则因为想做这样的教育业务而放下了武装。 技术能力。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这两条路前者相当于“我有一笔钱了怎么花钱”,后者相当于“如果我喜欢某样东西,我怎样才能赚到钱去买东西” ”。 虽然这两种行为的最终结果都是得到一些东西,但其背后的逻辑却截然不同。
创业7年来,张一鸣带领团队成功打造了多款爆款车型。 除了今日头条、抖音外,还孵化了火山视频、西瓜视频、点车地、皮皮虾等多个今日头条产品。
据研究机构此前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秋季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今日头条产品用户总数已突破5亿,产品使用时长已占总用户数的9.7%。中国用户上网总时长,仅次于腾讯(47.3%)和阿里(10.4%)。
张一鸣非常重视人才。 目前进入头条,今日头条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产品经理和技术专家。 在此基础上,今日头条沿着快速扩张的产品线不断复制输出内容推荐引擎、智能分发技术、用户运营增长方式等核心能力,而这些核心能力也保证了其在落地过程中的快速生产和发展。 快速迭代。
张一鸣在多次演讲和采访中表示,谷歌在业务创新方面不设界限,希望今日头条也能这样做。
在尝试新项目的过程中,今日头条内部通常采用AB测试方法。 同时开发和运营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快速试错,比较哪个产品更好。 一旦某个产品有良好的数据表现,就会接入今日头条的算法系统,并给予资源优惠。
目前,今日头条的教育赛道依然沿用这一策略。
天眼查提供的工商信息显示,aiKID隶属于北京比特之学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星耀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而星耀科技为北京比特之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母公司字节跳动股份有限公司。 此前,注册公司主体也是北京比特智雪科技有限公司,后变更为深圳市面萌互动娱乐有限公司。
该项目的负责人是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张立东。 张先生于2013年加入今日头条,全面负责今日头条的商业化工作。 彼为今日头条旗下北京巨量引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张有8年记者经历进入头条,后担任《京华时报》社会委员、副社长,是全国都市报领域最年轻的广告总经理。
aiKID的项目负责人是魏雄瀚,他也是“好好学习”所属实体北京真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工商信息查询显示,魏某此前曾在今日头条注册公司担任无表决权高管,其名下为今日头条技术总监、抖音创始人梁如波。
百泽资本高级投资经理徐子伟认为,今日头条内部的创业氛围和不断试探公司边界,其实和美团很相似,就是在原有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业务,把自己打造成一家优秀的公司。超级平台。 而张一鸣和王兴则是福建龙岩的老乡。
徐子伟猜测,今日头条加速的业务探索和流量变现,很可能是在为下一步上市做准备。 毕竟走向二级市场需要更多的商业可能性和更有说服力的故事。
为什么要教育?
周林是晓阳教育的创始人。 2018年初获得今日头条等多家资本机构合计数千万元A+轮投资。 本次投资完成后,今日头条全资子公司星耀科技持有晓阳教育2.76%的股权。
在周林看来,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巨头触动教育领域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教育是一个互联网化程度还比较落后的行业,整个教育培训市场非常碎片化。 三大巨头合计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到10%。
今日头条投资的另一个教育项目是美国的一所纯互联网大学。 它没有实体教室,但投入巨资开发在线互动视频平台。 其所有教学课程均在线完成,录取率据称低于哈佛大学。 今日头条入局前,已获得中国、好未来、涌金集团、真格基金等多家机构的投资。
小阳教育瞄准了教育行业互联网、信息化的痛点,但在信息化领域耕耘了20年的周林却选择直接从B端,即公立学校做起。
周林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 拥有特拉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技术管理硕士学位。 在美国创业期间,曾在一家互联网信息化教育平台工作。 后来该公司被美国数字教育平台收购,他进入这里担任全球副总裁,负责中国基础教育业务。
2014年,上海、浙江等地推出新的高考政策,周林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2016年,周林创立晓阳教育,同时收购了中国全部业务。
简单来说,晓阳教育就是为公立学校提供ERP平台。 周林选择从公办学校“走课、排课”场景入手,整合全校师生底层课表数据,打通考勤、教务、德育、评价、以日程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家校沟通等。 系统数据,掌握学校智能信息化入口。
目前,晓阳教育已覆盖高考新政策实施地区的1000余所学校,其中包括成都七中、深圳实验学校等名校。
排课系统的核心障碍是底层算法模型。 周林表示,该制度其实与大学的选修课制度类似,但难度却比后者高很多。 本质的区别在于,大学的课程安排没有那么严格,师资和课堂资源丰富; 在课堂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选择难度要大得多。 “资源越有限,设计底层算法模型就越困难。”
小阳教育的底层算法模型和今日头条的智能推荐引擎在技术上是互补的:前者的核心是智能搜索系统,在有限的空间资源中寻求多样性的最优解决方案; 而后者则利用神经网络系统和深度学习系统根据用户行为给出智能推荐。
选择接受今日头条的投资,周林只是认为今日头条的品牌效应会更好,并没有在产品整合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进行合作的想法。 没有战略协同。
关于教育领域的投资,《中国企业家》记者曾询问今日头条,得到的答复是“因为涉及到公司的战略意图和方向,不方便沟通”。
在徐子伟看来,今日头条在教育领域的布局以及推出像这样非常垂直细分的产品,本身就非常具有攻击性。 这样的互联网产品经过其他产品的实践后很容易标准化。 “只有门槛太高,今日头条才会选择投资。”
徐紫伟也认为,对于更具教育属性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做到60分很容易,但做到100分就很难了”。
高速遇见慢速工业
创业者李静在2018年5月听说今日头条推出了这款产品时感到惊慌,尽管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了8年多。
李静创办的兰迪少儿英语都走在少儿英语在线学习赛道上。 其中,兰迪少儿英语业务与兰迪少儿英语非常相似,都是由真人外教授课。
然而,经过半年多的观察,李静发现,虽然是头条产品,但并没有杀伤力,“没什么好怕的”。
李静一开始之所以慌张,是因为今日头条的流量池巨大,而在线少儿英语培训的产品体系似乎并没有特别高的门槛。 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巨头,可以挖一些人来学习,体量会非常快。 ,很快就会超越自己。 “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在线教育公司的业务核心是用户生命周期,即产品和服务本身能否吸引用户,用户在体验教学服务后能否留住用户,甚至能否通过口碑介绍周围的新用户。口,从而改善教学服务与服务的关系。 用户流量之间形成正循环。 而头条导流只是一个很浅层的环节。
据称,兰迪少儿英语2018年付费用户10万,续订率75%,月收入过亿,其中非营销流量占比70%。
在包括李静在内的多位教育领域企业家看来,今日头条的技术算法优势并没有给教育行业带来一场惊涛骇浪的变革。 至少目前其旗下的产品还远远无法与之抗衡,甚至没有闯入第一梯队。
在李静看来,在线少儿英语领域的快速崛起,给业内外人士留下了错误的印象。 此前,教育企业要经过十几年的坚持和磨练才能成长为巨头; 现在大家都以为只要我那样赚到足够多的钱,就可以很快做大,形成规模效应。 “但往往很多人只能模仿形式,却学不到精神。”
不可忽视的是,除了STAR资本的大力推动外,其还踩到了业务开展的最佳时机,享受到了2019年在线外教“一对一”业务蓝海阶段的巨额红利。 2016年。更重要的是,成绩的背后是课程设计、师资管理、产品交互体验等综合运营能力,缺一不可。
李静认为,这种线上“一对一”的业务形态未来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值得怀疑。 很多公司,包括教学模式等比较多元化的业务。
此外,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与今日头条主要依赖的广告模式存在巨大差异。
如今的头条、抖音等产品聚集了数亿的用户流量,最终通过广告变现。 品牌方埋单,用户只关注注意力和时间; 教育产品的用户需要直接付费。 真钱。
更大的问题是,教育产品的属性可能与今日头条一贯的算法模型相悖。
多位受访者提到,今日头条、抖音等今日头条产品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并长期占据用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器算法对用户偏好的挖掘。 在此基础上,继续推送大量美女、明星、笑话等娱乐内容。 教育或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反人类的,而不是偏好。
十年树成,百年人成。 在线教育也需要深耕。 高速头条系或许已经进入了一个考验耐心的慢速行业。 能耐得住孤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