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
“小红书真是害人啊。”
10月12日,女艺人李一桐在微博上以小号@课德曼的秘密女儿高生发文投诉,引起不少对小红书“滤镜笔记”不满的网友共鸣。
20日,被投诉的帖子发布者在微博@爱吃烧瑟米的吕小娜发帖称,这张争议照片是在三亚天气好的时候拍摄的,后期只是提高了整体亮度。 并应用了风格化滤镜来提高蓝色的纯度。
声明中,爱吃烤饵块的路小娜晒出了写真拍摄的原始数据,并把原图与调整后的发布图进行了拼贴对比。 她表示,摄影和后期制作的存在是合理的。 构图、景深、光线参数都会影响照片的质感,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审美拍摄和调整自己喜欢的照片,并分享给志同道合的网友。 不存在利益输送等行为。
最后,她表示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在小红书上,关于“过滤景点”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作为“生活方式平台和消费决策门户”,小红书的用户和博主天然具备“种草”的互联网基因。 漂亮的图片意味着更高的点赞和收藏,但这也导致了滤镜的无节制使用,旅行打卡成为了滤镜的重灾区。
网友们多次透露,小红书里的“滤镜景点”与真实的相差很大。
10月12日,女艺人李一桐在@哈德曼的秘印下晒出一组女高中生对比照,并配文“小红书真害人”。
对比一下,小红书里的景点颇为复古,但李一桐晒出的照片却是阴天下一间破旧的蓝色小屋,白色的木门也被丢弃在地上。
她在评论区说:摄影师要找的地方,我穿着高跟鞋爬过岩石,一尺深一尺浅,但没有拍到最后一张照片。
该微博迅速引发热议,截至发稿累计转发4.3万条,评论近6000条。
随着“假种草”“滤斑”争论愈演愈烈,17日,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发文,向用户致歉,并呼吁用户真诚分享。
小红书承认,有些用户在分享过程中确实过度美化自己的笔记。 比如,你最近看到的大部分案例都是旅行照片,但因为分享者没有明确标注为照片,所以被当作旅行指南。 现场参观后,观众发现差距较大,有被欺骗的感觉。
此外,小红书表示,“避坑”笔记应该通过更好的产品机制充分展示给用户,为大家的决策提供更多元化的信息。
事件爆发后,有网友在原博主小红书账号上留言称:“滤镜很好,下次别再用了。”
20日,小红书滤镜景点相关人士通过微博账号@爱吃焱狯的做出回应。
她说,自己是一名上班族,外出旅行时,她会在微博、小红书、朋友圈分享美丽的照片。 这张备受争议的照片是在2021年春节期间去三亚旅行时拍摄的。那天万里无云,房子刚刚被漆成非常明亮的蓝色。
为了证明自己,她在声明中公布了拍摄照片的原始数据,并将未经调整的原始照片与账号上发布的图片进行了对比,称她只是提高了整体亮度并应用了风格化滤镜。 这两个步骤让画面看起来色彩更丰富,蓝色纯度更高。
她随后将原照片与争议照片进行了对比,称后者拍摄时是阴天,墙面油漆剥落,白色的门消失,拍摄角度比较冷漠,有明显的偏色,并问道:“这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吗?” 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照片吗?”
她表示,摄影和后期制作的存在是合理的。 构图、景深、色彩、焦距、快门、曝光补偿等每一个参数都会影响照片的质量。 而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审美小红书评论,在免费的公共场所和免费的小众景点拍摄并调整了自己喜欢的照片,并在免费的平台上分享给志同道合的网友”。
她表示,本人与景区、平台不存在利益输送关系,保留对网络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下为回复全文:
此言论再次点燃“滤镜吸引”事件,引发更大争议。
李一桐用小号转发了15日发布的一条微博。 这条微博称“生活的美好在于不抱太大期望”。 她以为她在网上看到了漂亮的照片。 ,我希望场景同样美丽。 如果没有滤镜的真品达不到预期,失望在所难免。
她说,当时的场景和她看到的一模一样。
微博上的网友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支持滤镜吸引力党小红书评论,表示天气好的时候拍照会更好看,后期修图也是摄影的一部分。
但也有人表示,在小红书上发布图片,向公众使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图片,是在害人。 当用户满怀期待到达现场,发现“图片与实物不符”时,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一个骗局。
也有网友从平台角度思考问题,认为此次纠纷是由于内容输出者将小红书作为社交工具,而普通用户将小红书作为评价工具,两者存在差异。产品认知。